新新书房 - 法律 - 英汉法律新词库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5-22 11:43:15

英汉法律新词库 epub mobi pdf 下载

英汉法律新词库精美图片

英汉法律新词库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本辞典是为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社会学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编写的。

本书共收社会学专业词条约五万余条,具有:适用性强,实用性强,体积小,信息量大,收词新,释义简明,查阅方便等特点。

本书适合广大社会学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和英语爱好者学习使用,也可供从事社会学、政治教育、青少年研究以及政府部门的员工和从事对外交流的人员使用。


书籍目录:

前言

概要

使用说明

缩略语表

正文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类型: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单位

成立时间:1978年5月

简介: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5月,隶属于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丰富的馆藏、多元的信息,是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多种载体出版物的资源保障。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以“大科普”图书见长。

主要业务

出版科学技术类、医学类、文献类、科技生活类、教材教辅类图书和杂志的专业出版社。

社会评价

出版科学技术类、医学类、文献类、科技生活类、教材教辅类图书和杂志的专业出版社。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英汉法律新词库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英汉法律新词库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英汉法律新词库在线购买

PDF下载地址:英汉法律新词库PDF下载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法律英语新词库》是为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社会学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编写的。《法律英语新词库》共收社会学专业词条约五万余条,具有:适用性强,实用性强,体积小,信息量大,收词新,释义简明,查阅方便等特点。

《法律英语新词库》适合广大社会学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和英语爱好者学习使用,也可供从事社会学、政治教育、青少年研究以及政府部门的员工和从事对外交流的人员使用。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tp09e6f 发布时间:2016-08-09 15:33:44

    看完突然想起9系系长说的一句话:你之所以是现在的你,是因为你过去的经历造就了现在的你。无论你的过去幸或不幸,那都是你成为现在的你最重要的东西。开心也好,悲伤也好,满满的都是属于你自己的回忆。

  • 作者: e. 发布时间:2015-05-31 12:56:33

    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不过感觉每一章的中心和要表达的观点不够突出,但读完很受启发。

  • 作者: 遇断 发布时间:2010-12-26 13:24:21

    三星半

  • 作者: 多喝热水 发布时间:2023-05-10 17:59:58

    一般般

  • 作者: 真绪 发布时间:2022-04-12 23:24:15

    我们胜利了吗?到了庆祝的时候了吗?胡闹!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中国史的温度:人性坐标下的“中国人史”

    作者:圭野方成 发布时间:2020-05-26 10:27:39

    第一次接触柏杨是在08年,本来要去新华书店买教辅的我,无意间发现了《丑陋的中国人》(豆瓣链接: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741889/

    ),那段时间刚读了外公家里一些分析中国人性格的书,加上书名如此触目,又随书附赠超厚实笔记本(里面配的插画很可爱),我就买了来看看。

    这个插图笔记本,留下了我很多愤青语录和少男心事

    彼时的中国,正值奥运举办期,国家自信大幅提振,柏杨的声音就显得格外刺耳,他大骂中国人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私自利自负自卑”“爱抱团”等,一言以蔽之,就是柏杨觉得——中国人对人性缺乏一种平静的关爱和尊重。

    当时读到这本书,对里面的一些观点深有同感,但那时还小,看到这本直戳痛处、以近乎残忍的方式自省的国民性批判之书,想到的也只能是,我自己要怎样做才不会变成这样可悲的人,我没有去想,没有人生而可悲,国民性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漫长的历史积淀,我们应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读完《丑陋的中国人》之后,我就没再读柏杨的作品,直到有次在视频听到二混子推荐了《中国人史纲》,我才对柏杨重燃兴趣,找来了书一探究竟。

    今年,恰逢柏杨诞辰100周年

    可以说,这本书让我想到了我在12年前没有想到的问题——国民性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同时它也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解答,尽管有时的观点过于片面、偏激,但他的视角却十分珍贵——以人为本的关怀,对个体的重视,对于“成王败寇”这种唯成功至上的价值观的不屑。

    百万公众号大v馒头说曾著书《历史的温度》豆瓣链接: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93233/

    意在从冷冰冰的年表、事件和记述中,抓取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与真性情,毕竟历史由人创造,是人与人的行为与选择的综合作用结果,它有人味、有态度。

    如果《中国人史纲》和《历史的温度》一样写于2017年(真正成书时间为1977年),感觉用《中国史的温度》作为书名,不仅未尝不可,还尤为适合。他同样是在探寻中国史背面的故事、热血与真性情,还比《历史的温度》在成书逻辑上更具一致性(《历史的温度》取材于公众号文章,分篇目讲述,公众号的媒介特点,决定了碎片化阅读的特性),他以100年(一个世纪)为纪年单位,打破按政权更迭的写法,正如他所言,“我们以世纪为单元叙述是强调中国永远存在,不受任何王朝影响。唐亡不是中国忘,只是唐王朝和唐政府的覆灭“。这是《中国人史纲》的横坐标,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到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统共50个世纪。

    而人性,则是《中国人史纲》这部中国通史的纵坐标,事实上,一部中国通史能够发挥的空间,就在于纵坐标,如施展的《枢纽:3000年前的中国》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602003/

    ,纵坐标是中国的地理空间(平原、高原、海洋等);如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15699/

    ,纵坐标是宏观的技术与经济;再如钱穆、吕思勉等史学大家,就是政治史、制度变迁这样的纵坐标。柏杨以人性为纵坐标,在一众中国通史中,显得格外独树一帜,也十分的接地气。

    黄金时代、大分裂时代和大黑暗时代,是以人性为尺度划分的

    如上图所示,柏杨分为中国历史有三个黄金时代:1.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2.公元626年—公元756年李世民开创的大唐盛世 3.17世纪80年代至18世纪70年代满洲人的入关。

    一个大分裂时代:指的是公元304年到公元589年大混战的五胡十九国与南北朝。

    一个大黑暗时代:公元1368年到公元1644年的明朝。

    百家争鸣时期,各国图强,招揽人才,阶级壁垒被打破,各种学说和流派一齐涌现,仿佛群星闪耀,呈现黄金大爆发的态势,这个时候的中国人,可以说是洋溢着青春活力,而期间诞生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直到今天仍然有强大的影响。

    而李世民随父李渊征战,终结了杨广劳民伤财的统治,通过玄武门之变走上帝位,和“他的干部房玄龄、杜如晦、魏徵,随时随地都用杨广作为警惕对象,每一件措施都求其跟杨广不同,使他们成为一个战斗团队,互相勉励督责,兢兢业业从事国家建设。在人民尊重和信任的支持下,推行廉洁政治,获得空前成功。”

    所以说,对于柏杨来说,“一个好的时代”从来都不是取得了多少文治武功、创造了多少不错的记录,而是这个时代,普通人有没有机会,过上一个有尊严的生活(当然,受历史局限,这一点也只是相对而言),统治者有没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实施举措。

    正是基于人性的立足点,所以柏杨才会对朱元璋开创的明朝进行如此猛烈的抨击,因为明朝皇权的专制达到了顶峰,废丞相,锦衣卫,文字狱,八股文,中国人的人性被极大地摧残,思想也变得十分僵化。宦官当道(王振、魏忠贤),外敌环伺(瓦剌、倭寇),民不聊生。所以柏杨是以深恶痛绝的笔触,说话也是又毒又狠:

    朱元璋所以如此,主要的在于他的性格,一种绝对自私和愚昧的蛇蝎性格——他的后裔也具有这种性格,表现在行为上的是短见、冷血,喜欢看别人流血、看别人痛苦、看别人跪下来向他哀求,而他又拒绝宽恕。这是人类中最卑鄙最可怕的一种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普通人,对他的朋友和他的社会,都能造出最大灾害。身为皇帝而具有这种品质,更使这种灾害扩大,无法加以控制。历史上任何一位暴君,偶尔都还有他善良的一面,朱元璋则完全没有,除了一些故意做出来的小动作。

    柏杨先生嘴虽毒,长得萌

    他对明朝过于偏激的评价,是《中国人史纲》饱受诟病的一大原因,当然,柏杨写小说出身,没有受过系统的历史训练,这部书也是在十年牢狱生涯中,读二十四史后写成的,也没别的参考资料。所以在史实上、一些观点上,一定和主流的史学界有很大的出入。所以用看其他中国通史的眼光看待这本书,是有些自讨没趣的,因为本来的侧重点就不同。

    《中国人史纲》和各种各样的中国史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多了一个人字,他不仅把帝王将相当作普通的中国人去评判,大头症就是大头症,蠢货就是蠢货,恶魔就是恶魔,也把很多被历史淹没的普通中国人放上了历史舞台,比如大量揭竿而起的民众、刺杀嘉靖帝的宫女杨金英、民间的灿烂成果(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可以说,柏杨取材的视角是众生平等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所讲的唯有中国人耳,就算不在中国生活,只要是中国人,也包含在内。(柏杨在书中有专门的一节,来讲海外华侨的处境,国内的统治者不保护,在国外备受欺凌)

    所以,虽然《中国人史纲》称不上是一部干货满满的中国通史,但他仍然有阅读的价值,康德说,不应该把人仅仅当成一个手段,而应该永远当成目的。柏杨显然做到了这一点,他在思索、回望、分析中国历史中的中国人,他的希望,就是现在的中国人能够看看以前的中国人走过的老路,那些吃过的苦、流下的血汗泪,犯过的错,以史为鉴,从而期待更好的未来。

    正如他在文中提到的:

    中国像一个巨大的立方体,在排水倒海的浪潮中,它会倾倒。但在浪潮退去后,仍昂然地矗立在那里,以另一面正视世界,永不消失、永不沉没。就二十世纪,使人沮丧的大黑暗时代结束,五千年专制帝王制度结束,悠久的但已不能适应时代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也被逐渐抛弃。奄奄一息的华夏人返老还童,英姿焕发,创造出中国第四个黄金时代,在全世界万邦之中,充当忠实的和强大光荣的角色,而且成为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而我们在阅读《中国人史纲》时,不仅能在柏杨流畅优美的文笔中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还能在不知不觉间,习得他写史、论史的视角——就是我在前文中提到的,对人性平静的关爱和尊重。

  • 【转】呂澂:杜甫的佛教信仰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2-01-27 08:00:06

    唐代,佛教有了一种新的发展,这就是禅宗的兴起。此宗在山林聚徒有时数以千计,引起了统治阶级的注意,因之它很快就受到控制和利用。先是武则天迎请北宗禅师神秀,尊为帝师;接着,中、睿二宗又崇拜神秀的门徒普寂、义福;其后上行下效,地主官僚、文人学士间信禅成风。开元中,汲汲于功名的布衣杜甫随逐潮流也就成了禅宗信徒。这在他晚年所作的《秋日夔府咏怀》长律里,有很明白的追述。他说:

    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

    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

    神秀一系的禅法以“东山法门”为标榜,而东、西山寺通称双峰寺[一],杜说“身许双峰”,即表示他对这一法门的归命。东山禅法自称得着达摩的真传以来,到了普寂一辈已经七代,当时秀门推普寂为七祖,又总结禅法为“方便通经”(神秀说)、“凝心入定”(十六字诀,普寂说)等门,杜甫所信之禅即属于此,所以又说“门求七祖禅”。

    开元、天宝年间,岭南禅师慧能的门徒神会,也曾北来挑起论战,为他们南宗争取地位,但结果反遭迫害,流放于荆襄一带。等到“安史之乱”的末期他释归洛阳,那时杜甫已于仕途失意而辗转入蜀,在禅法上可以说未曾受到神会宣传的影响,因此,杜甫所信之禅完全与南宗无涉[二]。

    杜甫入蜀之后,他的禅宗信仰逐渐动摇,终于改信了净土教。这在《咏怀》里也有叙述:

    本自依迦叶,何曾藉偓佺?

    炉峰生转盼,橘井尚高褰。

    东走穷归鹤,南征尽跕鸢。

    晚闻多妙教,卒践塞前愆。

    这是说:他原来归依迦叶(禅宗的远祖)而信禅,虽也爱好道家,却未以飞升仙术为凭信。他信禅后,四方求证,终于晚年在蜀听到了很好的教义。诗里用一“教”字,表明是和禅宗无关的净土之说,因为禅宗自称“教外别传”,净土家才是以教为称号的。净土的经典说,只要修行者念佛功夫纯熟,临终还能一心不乱,那就纵有多生恶业也妨碍不了往生“极乐”。这等于最后的践行可以阻止了宿业的受报,如此“教”说,岂非很“妙”?

    但杜甫毕竟是个慧业文人,领会净土的教义并不止于此,他还旁通到一向流行的“维摩经”,用经里“唯心净土”的观点,接着写了八句以结束《咏怀》的全篇:

    顾恺丹青列,头陀琬琰镌。

    众香深黯黯,几地肃芊芊。

    勇猛为心极,清羸任体孱。

    金篦空刮眼,平等未难诠[三]。

    这几句是说:信佛的人们,用“顾画”般的美术来作功德也好,用“王碑”般的文章来作功德也好,乃至建寺造舍构成了香殿芳园[四]作诸公德也好,但最究竟的修持还是拚得苦行,精进净心。假使心无分别,就能转变浊世为净土,不劳再寻方便来开慧眼,也能很容易悟入染净“平等”不二法门。

    杜甫信仰转变的原因,主要是他从所属地主阶级的本性出发,好道、信禅,也离不开追求长生,而唐代的净土教发源于昙鸾,原来即别有一种长生仙方的意义[五],他一旦认识到它,自然就不免要改宗了。

    杜甫这一信仰转变的经过,还可从他的一些诗篇里见其大概,象《夜听许十一诵诗》的开头几句说:

    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

    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

    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

    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诗里“离索”一句,点明了作诗是在他晚年居蜀感到孤寂之时。他遇见的许生从佛教圣地五台远来,又修行渊源于石壁玄中寺昙鸾的净业,可说是一位道地的净土教徒。他从许生受到启发,将自己所信的禅法和净土教作了比较,觉得禅虽也有师承,但凭“凝心入定”等仍不免偏枯、拘束。即说“方便通经”,怎及得许生净业方便的简易?又怎能错认禅可与净等量齐观?因而他庆幸衰暮时有此一面,使他茅塞顿开。很显然,他从此对于禅宗再也不能满足,信仰便随着动摇了。

    又象《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说:

    不见秘书心若失,及见秘书失心疾。

    安为动主理信然,我独觉子神充实。

    重闻西方止观经,老身古寺风泠泠。

    妻儿待米且归去,他日杖藜来细听。

    这诗是杜甫旅居夔府时所作,可以看出他将离蜀时对佛教的信仰如何。李秘书借寓于常讲净土《观经》(即《无量寿经》)的寺院,看来也是净土信徒。大概他修习净土“安心”有得,所以杜甫很羡慕他精神饱满,而希望时常亲近。杜甫并在寺里听到讲经比从前更有理解,觉得身心清凉,留连难舍,临去还预约要重来详究。这时他对净土是愈加向往了。

    接着,杜甫出峡,辗转到达潭州长沙。他游览了岳麓道林,作了《岳麓山道林二寺行》,在里面运用净土经文描写当地的景致说:

    六时天乐朝香炉;

    又说:

    莲池交响共命鸟。

    这宛然是一片西方极乐世界的风光,因而他的感想是:

    暮年且喜经行近,春日兼蒙暄暖扶。

    飘然斑白身奚适?傍此烟霞茅可诛。

    他自庆幸衰迈之时能来此和净土仿佛的道场,领略到净土教之借“他力”扶持,无异得着温暖阳光的煦育。于是他身心顿觉轻安,而有了终老于此的意愿。他在下文还作了补充解释:

    昔逢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

    他以为前人只能避世隐居,而他现在依傍道场却同身处极乐得着“安养”一样的幸福。如此醉心于净土,可说是他一生信仰佛教达到的顶峰。

    以上已经概述了杜甫佛教信仰的种种现象,试问,他信仰的实质究竟怎样呢?这在他的另外一些诗篇里所可历历见到的,却只是夹杂、游移、而且浅薄。象他初到成都寓浣花溪寺时,所作《酬高使君[适]相赠》里说:

    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这说明他既信佛教,而又念念不忘诗书之好。并且诗里还用了天台宗徒所传窥基临出家时要求以“三车”满载酒食伎乐相随的那种荒唐典故,可见他的信仰是何等夹杂。

    其次,象《谒真谛寺禅师》的后半说:

    问法看诗忘[六],观身向酒慵。

    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

    这更具体地表明他信仰的游移。尽管他问法殷勤可以忘了翻诗,反躬内照也可以懒去对酒,但要他离俗山居,他就会因儿女情长而却步。也正因此他终究不能和诗酒绝缘,以致作诗一直到死,而又死于醉饱。

    最后,还可从他旅居梓州时所作《望兜率寺》里看出他信仰的程度。这首诗说:

    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

    霏霏云气动,闪闪浪花翻。

    不复知天大,空余见佛尊。

    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

    兜率寺在梓州南郊,依山临水,是一所“齐梁栋宇”的古刹。诗里杜甫描写从州城远眺,见到的是:寺后山林烟雾迷蒙,寺前江上碧波耀目;在这样错综复杂的景色里就显得天空有限,而只突出寺宇供佛的尊严[七]。这时他之所得也可算是一种悠然神往的的印象了,但引起他心灵的反应又如何呢?诗人只说应该去“随喜”,这就说明他信仰的程度还未免是浅薄的。

    注释:

    [一]双峰寺专指黄梅东西山寺而言,本无异解,后来智炬撰《宝林传》,欲为南宗增光,说曹溪也有双峰,附会混淆,不可轻信。《传》中还有慧可断臂求法一类故事,也都出于虚构,对照《续高僧传》自明。

    [二]此段说及的南北宗势力消长经过,依敦煌所出的禅宗原始资料。后世传记多因偏袒南宗而夸张失实,不足为据。

    [三]此句用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校注中的异本。余本作“镜象未离铨”,语意较晦,并且和此段前四句内容都涉及《维摩经?(首句壁画是摹的经主维摩像,次句碑文贯串着经中要义,三、四句寺建又仿照经说众香国的规模)这一特点不能相应一致。

    [四]此依“众香”两句诗说。其意用众香国的故事来作解释应该是:旃檀“楼阁”结构深幽,“经行香地”遍满芳草。

    [五]北魏昙鸾因访求印度长生仙方而得净土“观经”的传授,唐代道绰又提倡昙鸾的称名念佛法门而创净土新宗,由此净土教和长生术有其特别因缘。详见“续高僧传”扬刻本卷七“昙鸾传”,卷二十四“道绰传”。

    [六]此字据钱注《杜集》本,有本作“妄”,构成句式就和下一句对仗不工,所以不取。

    [七]诗里“不复知天大”两句,从来解者不一其说,大都是断章取义。惟有刘辰翁联系上文解作“树密天少”,似乎更符合诗人本意,现即从之。

    (《哲学研究》1978年第6期)

  • 通过古代文化思想去理解现在的父母辈

    作者:晓林7777 发布时间:2021-08-02 23:33:22

  • 情不知所起

    作者:微神 发布时间:2009-03-22 00:26:26

       我看了几年的戏,只掉过两回眼泪,一次是看昆曲《牡丹亭.游园》,一次是川剧《活捉三郎》。后世的传奇写爱情,从脱不去《西厢记》私定终身的旧路。我不懂历史,不知道是不是当时社会风气即如此。《牡丹亭》表面上虽是走了别人的老路,骨子里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历来评论家多爱用“人性解放”来赞扬《西厢记》、《十日谈》这些书。只可惜,这四个字恐他们还担当不起,只是白白糟蹋了,被人戏称为“人,性解放”。我也是奇怪,难道一男一女没有肌肤之亲就不算是爱情了吗?冲破礼教难道就只有私定终身这一种方式吗?刨去虚华的评论,也就剩下了精彩的故事了。男女之情是好,但也就止于此了。

        陈寅恪的情论最好。“一,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二,与其人交识有素,而未尝共衾枕者次之。如宝黛等及中国未嫁之贞女是也。三,又次之,则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纪念不忘,如司棋与潘又安,及中国之寡妇是也。四,再次之,则为夫妇终身而无外遇者。五,最下者,随处接合,唯欲是图,而无所谓情矣。”

        杜丽娘有情,似爱柳生,实是爱己,甚至仅仅是爱感情本身。汤显祖笔下的柳梦梅不过是那些丽娘小姐所爱自己青春岁月的一个符号,没有柳梦梅,也有杨梦梅、李梦梅。

        慢慢去感悟杜丽娘的感情,感情有时候是可以没有明确的对象的,或者说那个对象根本就是想象出来的。我也会臆测杜丽娘的创造者汤显祖是一个和杜小姐一样的人,或许杜小姐根本就是汤先生想象出来的自己。感情总要有一个落实点,汤先生落在了杜小姐身上,杜小姐落在了柳秀才身上。他们是如此的痴情而又狡猾,明明只爱自己,却让别人以为自己看到了感天动地的爱情。如果有机会问汤先生他一生最爱哪个女人,我想汤先生多半会说:“嗯,一生所爱,唯在丽娘。”哼,那个丽娘,还不是他自己嘛。

        汤显祖自己表达不出来的感情,就通过杜丽娘来表达。杜丽娘身上所拥有的至情,一种超脱人世的感情。那种感情纯粹而执著,穿越现实与虚幻,穿越生命与死亡,绝对不是爱情那么简单。他们不依赖这个世界为生,杜丽娘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至情之中,而不是现实生活中。这种至情所给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使人可以抛弃了一切去追寻而无怨无悔。“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但是这种可以抛开生死、世俗的勇气,即使上天赋予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汤显祖承受不起,就让杜丽娘来承受。这杜小姐就成了爱得最彻底的一个人。

        所以说杜丽娘只是理想,《牡丹亭》只是一个梦,一个做了四百多年还在做的梦。我甚至能感觉到,汤显祖有时候也在迷惑,到底现实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梦中那个至情的世界是真实的。

        世人读《牡丹亭》,只见深情,不见妙赏,大误矣。所谓妙赏,便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丽娘小姐确确实实是一个泛爱主义者。一个“一生爱好是天然”的小女孩,爱恋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她伤春、伤己,伤感着所有美妙而又无法保留的事物,越是美好,越是无能长久。任何自然的微小变化,都能触及她的心灵。书到今生读已迟,有些东西就是天生的不能强求。那些敏锐的直觉,便是与生俱来、前世注定的。她感悟到了许多一般人所不能感受到的感情,也体会到了一般人所体会不到的哀怨与痛苦。这样的人,如她、如黛玉、如我自己,多少都是有点自作多情的。

        她本质上也不过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并不是一个端庄沉静的成熟女子。聪明、娇媚、多情、敏感、任性、矜持、勇敢、狡猾,又有着山鬼一般的纯真与活泼。如此的女子,不由人不爱。只是这样的女子,要什么样的人才能配的起呢。很多时候,都是丑男娶了美女,丑女嫁了帅哥。这样一个瓷人一般的杜丽娘,也就莫名其妙地看上了穷酸书生柳梦梅,这才真是情不知所起。

  • 书挺好,但翻译并不准确

    作者:好战青蛙 发布时间:2013-01-22 12:00:11

    我觉得书的核心内容很好,但是翻译的语音有时候不够贴切,也可能是作者对于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所限导致。

    某些重要的概念,我觉得应该是这样表达:

    1、文中反复提及“控制生活”是幻象,应该要“接受生活”,我觉得应该理解为“面对生活的重大改变”会更加恰当。接受是被动的,面对则是主动的,依靠自己应该更加强调主动、积极!

    2、

    (待续……)


下载点评

  • 简单(4109+)
  • 排版满分(1034+)
  • 一般般(497+)
  • 藏书馆(4710+)
  • 五星好评(944+)
  • 盗版少(8108+)
  • 书籍完整(874+)
  • 强烈推荐(535+)
  • 内容齐全(475+)

下载评价

  • 网友 曾***文: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5-30 22:52:22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仰***兰: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5-30 22:01:07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邱***洋: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5-30 21:52:10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印***文: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5-30 23:02:23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戈***玉: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5-30 21:59:37 )

    特别棒

  • 网友 冯***丽: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5-30 23:59:01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隗***杉: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5-30 21:58:27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索***宸: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5-30 21:52:48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通***蕊: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5-30 21:51:48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最新书籍
相关专题